999论坛白菜大全网站多少

menu
close

學校概況

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在“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煙臺,是一所以文理工農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綜合性大學。2012年,成為首批“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單位。2014年,獲批教育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7年,獲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和“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20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屬21所“雙高”建設高校之一。2021年,獲批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單位。

學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千年古縣萊陽,歷經山東省立第二鄉村師范學校、膠東公學、膠東師范學校、萊陽師范學校、萊陽師范專科學校、煙臺師范專科學校、煙臺師范學院等歷史階段,以吳伯蕭、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蕭平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名師先賢曾在這里弘文勵教,培養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優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學 日新 篤行”的校訓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實致用”的優良校風。2001年,原直屬山東省交通廳、建校于1978年的山東省交通學校并入。2006年,學校更名為魯東大學。

學校依山傍海,環境優雅,是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省級花園式單位、省級文明校園。校園占地3450畝,校舍建筑面積74.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2.8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9億元。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十三五”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圖書館藏書253.3萬冊、電子圖書112.1萬種。在校生3.1萬余人。

學校堅持學科立校,學科實力不斷增強。現設25個學院、71個研究院(所)、61個本科招生專業,有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0個專業碩士學位類別。擁有13個山東省重點學科。2020年,水利工程學科入選省屬高校“高水平學科”建設項目,是全省同學科中唯一的“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學科。工程學穩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

學校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07年,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評為“優秀”。2012年,成為山東省首批教師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和省級教師教育基地。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9年,通過山東省美育評估和體育評估。現有14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17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5個省級品牌特色專業、8個省級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2個省級教育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專業對接產業項目,5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8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53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省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省級思政課“金課”。在近四屆省級以上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共獲獎74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項(參與)、二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5項。學校在2017-2021年全國師范類本科院校學科競賽排行榜位列全國第15位。

學校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建有科學與工程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基礎支撐與條件保障三類銜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創新平臺體系,擁有國家草品種區域試驗站、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山東省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山東省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語言資源開發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個。2019年至2021年,立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7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06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160篇,出版學術專著118部,授權發明專利297項、實用新型專利116項;獲得省部級獎勵52項。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師資隊伍素質不斷提升。現有專任教師1739人,正高218人,副高52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958人,具有國家級人才稱號專家70人次、省級人才稱號專家91人次。現有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高層次人才團隊、10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高校優勢學科人才團隊、1個省高校優秀科研創新團隊、32個省高校青年創新團隊。

學校深化科教、產教、校地融合,構建了人才培養、技術開發與成果轉化、決策咨詢、共建共享、文化傳承與創新“五位一體”的服務地方工作模式。2016年以來,新增地方政府、省直部門等戰略合作伙伴40個、行業骨干企業合作單位89家,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煙臺新舊動能轉換研究院、煙臺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等45個協同創新平臺;共建綠葉公共衛生與健康研究院、綠葉生命與健康產業學院、盈科法學院、拓偉智能制造產業學院等多功能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獲批省級首批現代產業學院1個;承擔社會委托項目856項,到賬經費25459萬元。學校獲批省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入選中國宇航學會單位會員、國家海洋工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員單位、中國海洋工程咨詢協會副會長單位,連年獲評“煙臺發展突出貢獻單位”“十佳駐煙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學校是原國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全國首批通過高等學校來華留學質量正式認證的22所高校之一。每年長短期留學生人數1200余人。學校先后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130多所大學或機構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關系。現設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4個。與日本二松學舍大學、韓國嶺南大學舉辦1個博士聯合培養項目;與國外多所大學合作開展“2+2”“3+1”“3+2”等模式的學生聯合培養項目。盧瓦爾孔子學院先后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漢語考試優秀考點”。在馬來西亞設立魯東大學教育碩士教學基地,成為我校歷史上首個海外教學基地。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這是歷代魯大人篤定的辦學信念。九十多年來,一批又一批學子從這里邁出校門,踏入社會。迄今為止,學校共向社會輸送了32萬余名畢業生,他們以綜合素質高、敬業精神強、基礎知識牢和職業技能好,深受用人單位好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基礎教育事業撐起了一片藍天。尤為難得的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走出了以國際知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張煒為代表的飲譽文壇的“魯大作家群”。

目前,魯東大學全體師生正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把服務國家和區域發展作為最高追求,把學科建設作為發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把加強黨的建設作為堅強保證,全面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堅持“綜合性、應用型、國際化”發展定位和“黨建引領、學科筑峰、育人為本”辦學思路,進一步穩定規模、優化結構,著力提升發展層次、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大力推進新文科、新工科、新農科、新師范建設,積極構建內涵質量提升與外延資源拓展雙驅動的新發展格局,努力把學校建成人才培養質量高、科技創新能力強、服務地方成效好、優勢特色鮮明、省內一流、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數據截至2022年6月)